香匠王泊鑫自我讲述: 十载寻香 十载制香的香路历程
坚持传统手艺 恢复传统作坊模式
小批量精品化 天然沉香用心制作
自小对烧香有一种特殊的记忆,那时候家家户户的堂屋里除了供奉先人还有佛菩萨。每到祭祀的节日,烧香升起的烟缭绕在家中,烟云中带有的香火气,那时候的香没有什么香气,只能称为香火气,香云缭绕,许久之后渐渐消散在空气中。此时,家家户户都会烧香,行走在路上,空气中的香火气随处可闻。
那种香火的气息是孩童时的记忆,那一丝烟火气是思念亦或是一种寄托,总之年年岁岁不曾间断,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那一丝烟火气中似乎有了一丝别的香气,有香料的气息了。
年少时轻狂,不知天高地厚,离家外出打拼,常四处碰壁,社会的鞭策不会因为你是谁的孩子而对你手下留情,每当遇到挫折的时候,心情总是很低落,有一些负面的情绪想要发泄。那时候我的习惯是写日记,把每天遇到的事情记下来,顺便在日记里骂骂咧咧,把负面情绪留在本子上,第二天心情似乎会好一点,记得那时候住的地方,门卫是一对老夫妻,人很和气,经常给我一些吃的,早上有的点心店卖不掉的豆浆会送给他们,他们也会给我留一大碗,老人每天都会烧香,常对我说做人要多做好事会有好报,我不知道会不会有好报,也会经常做点好事,可是业绩从来没有因为我做好事而增长,但是对她家烧香的气息很是亲切。
工作的压力不会因为自己的想开而解开,业绩不会因为每天看似的努力而眷顾你。一个二B青年游走在每一栋商务楼里面推销自己的产品,每天看到各种善意的恶意的脸色,听到各种好听的不好听的话语,心情总是无法好起来。那天晚上写完日记,虽然把难受的情绪都留着本子上,可之后怎么也睡不着,第二天要交房租了,交完房租吃饭就成问题了。正愁眉不展,辗转无法入睡的时候,风中飘来一丝香火气,很平和的香火气,让焦虑不安的心情得到一丝丝的宁静,不管啥困难,等我睡一觉再说,明天太阳升起,我继续努力。我也开始每天烧香了,似乎运气也好了起来。从此之后,在上海20年的时间里,从出租屋,到买的小房子;从小房子到大一些的房子,家中烧香一直没有间断过。
烧香,不是为了迷信,他是传承基因中自带的香火,让人能平静,能心安,能充满正能量。不管是劣质的香还是高品质的香,烧香的初衷就是为了那一丝香火气。而之后烧香面对的问题才会渐渐考虑香的本身,随着收入的提升,生活质量的改善,再加上孩子的出生,我对烧香的品质也渐渐在提升,从一开始在香烛店里几十一大筒的竹签香,再慢慢寻找好一些的香,那时候只知道檀香是最好的,就在寺庙对面的香烛店请最贵的檀香,一定要天然的,没有化学添加的,香烛店老板口口声声保证是天然没有化学的,我信了。虽然在日日烧香的时候,总会有一些疑惑,感觉有时候闻多了会不太舒服。自己一人无所谓,有了孩子之后,似乎不太放心,还是缺少一些心安的感觉。
因缘际会,因为烧香的缘故,经常也会去寺庙烧香,认识了一些香友,推荐我去听师傅的讲座。有一次听一位老法师的课,他点了一支细细的香,因为离得远,初时没觉得什么,过了一会突然一丝香气飘来,很突兀的感觉,就一下子吸进鼻腔,从来没有过的感受,是香气,不是香火气,很醇和,很心安的感觉。活动结束后,我私下请教老法师,刚才烧的是什么香,怎么这么好闻。他告诉我,是沉香。一个完全陌生的名字,还真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香,也不好意思多问,道了一声谢谢,回家上网查询之后,才知道这世界上真的有这么一个神奇的香。“沉檀龙麝”,沉香位列四大名香之首。沉香自古以来被上层社会和文人雅士所推崇,更是众多宗教所记载的圣物,也是众香之王,唯一能焚烧之后感应通三界的名香。而且是唯一点了对人体无副作用的香,且有益身体健康,利于精进修行,增进感悟,启迪智慧等等。
不知道的时候就算了,知道了之后,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内心,要烧就要烧沉香,其他香都统统收起来不用了。也没有人可以请教,干脆某宝上搜了一下,发现种类蛮多的,价格更是看不懂,反正不管了,我几个价位都买了一些。好玩的事情在这里,那么多款所谓的沉香,没有一个是当时闻到的那个味道。我很疑惑,只能问度娘,搜了一个晚上的资料,学了很多关于沉香的知识,因为我本身就是做网络运营的,我知道这些知识大部分是有心人要我知道的,不想我知道的那些不会放到网络上,我换了另一种方式,找到行业组织,找行内人去请教。
也是这个时候认识了香港的觉真法师,他与东南亚很多企业家都很相熟,我问他有没有认识做沉香的老板,他推荐了一位台湾的老板给我,我也请了几支沉香回来,味道是那个味,除了价格以外,我都满意。感觉天天烧这个有点压力。后来慢慢了解,慢慢学习,才知道了沉香产地,等级,种类等等。
2008年到2012年四年间,每年都会到广东、海南等地与香友交流,走进香农的家中学习沉香的生长,结香,采香,勾香,理香,制香等等。再学习分辨各个产区的沉香,了解各个产区沉香的特征和行情,在此期间也学习了日本传到台湾的香道,也知道了香文化的历史,心中的民族情怀使我不太喜欢日本的那套用香模式,台湾的香道会加入一些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进去,虽然我觉得他们做的蛮好的,但是这里面的文化却反了,不是把传统文化融合到所谓的香道里面,而是香文化是从传统文化中来,从最基本的烧香文化来,为什么烧香,为什么有这个传统,中间有哪些礼仪,这些慢慢形成了传统的烧香文化。当然之后的帝王和王侯将相以及文人雅士阶层的用香,是烧香文化的升华,文化、物质和思想层次的升华,渐渐在上层社会形成了香文化,如香席,香事活动。
而我只是为了烧香,2003年到2012年差不多十年的时间,为了烧香而寻香,十载寻香路,从杂木香到化学香,从化学香到天然香,从天然香到高品质的香,从檀香到沉香。我再寻找我喜欢的,适合我的,健康的,令人心安的香。
可是直到我学习完整个香文化,包括制香的技艺,我发现,市面上所有的商品香都不是我需要的,我要自己制香,用自己做的香,所有的过程自己掌握,才能令我心安。也许,我是魔怔了,着迷了,钻到牛角尖里了。但是,我就是要自己做香。
一念起,一发不可收拾,一直做到2022,从一开始自给自足,到有香友委托我帮忙制香,再到多做一些结缘给师傅们,然后渐渐有点小口碑,香友们找我定制。我忙的不亦乐乎,成就感满满的。2014年的时候,我感触成立了一间香文化交流工作室,交流一些手工香,还有沉香原料以及沉香工艺品。请觉真法师为我题字:“葉弗茂”,当时想了许久没有理解这三个字的意思,有很多人说就是“叶子不茂盛”,从做生意的角度似乎不太好啊。但是,我比较想得开,不茂盛就不茂盛吧,也不是靠这个来挣钱的。手工香的量也不多,不用大量制作和销售,只服务于少部分有品质,有共同品悟的香友。放开心态慢慢做,一直到了2018年,找我请香的香友也在慢慢增加,显然当初的手工来不及,我便成立了制香工坊,2012年的时候,觉真法师赠我四个字“清净光明”,我也在这个四个字的启示下,定位了自己的制香工艺,“清净心制香,清净心奉香”是工坊的宗旨,在确保品质的前提下,将产量提升到一个可控的范围。这也是未来所坚定执行的第一原则:小工坊模式,小量产,精心制作,确保品质。产量少,香友客户的数量也不会很多,服务于少数有品质需求的朋友,是工坊的未来方向,这时候,我也渐渐明白“葉弗茂”的意义,葉,一片叶子相当于一位香友,所谓一叶一菩提,每一位香友都是我的菩萨,我的贵人,必须要真诚用心对待每一位香友;弗,不用心就做不好事情,用心做事才会遇到贵人,所谓弗遇有缘人即是佛;茂,便是兴盛的意思,用心了就会兴盛,不用心就是弗茂。
似乎这就是命运,也是使命,十载寻香,十载制香,未来更是会继续好好经营。十年的学习和制香的经历也是曲折蜿蜒,个中滋味只能自己体悟,这些年结识了很多制香师傅,无论是传承还是师承,都有自己的绝活和独家的配方。我也自己的独门技艺和配方,师承虽然很重要,关键要自己去好好用心去做,不要老是把师承挂嘴上,抬高自己的身价,如果最后事情做不好,反而丢了师门的脸。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制香匠人,只是单纯的为自己,为有缘的香友制作放心的有品质的沉香。
所谓纯天然,这一步早就不再提了,这是最基本的东西,现在我只讲品质和工艺。原料的品质很重要,香品的品质取决于香料的等级,工艺是在香料的等级基础上,继续提升香品的香气和品质。传统的制香技艺,有一系列的工序,有的看似可有可无,看似很简单,但是不能省也不能不尽心。很多所谓的独门秘方,如果讲出来,可能就很简单,但是不讲出来,你就不知道,而且很多工艺看似简单实则很费力,有多少人能如此坚持去做呢?内涵的东西就不一一道来,有机会我们面对面品香交流。